...
...
...
当前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如何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并让经济的“马车”加速跑起来,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随着疫情发展,国内外研究机构不断下调经济增速预期。不少经济学家建议,在外部风险上升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突出底线管理,下调今年经济增速目标有必要。但也有观点认为,今年的年度经济增速目标关系重大,意义深远,不应轻言放弃。
记者注意到,面对海外风险上升,不少机构下调了经济增速预期。
近期,惠誉在其发布的报告中,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从2.5%下调至1.3%,增速目标下调一半。预测中国经济将仅增长3.7%,比1月预测低2.2个百分点。标普也更新其宏观预测,认为今年全球将陷入经济衰退,2020年全球GDP增速将仅为1.0%~1.5%。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疫情对一季度我国经济的冲击超乎寻常。可以肯定的是,一季度我国GDP将是负增长。目前所有的团队都在修正对一季度经济增速判断和全年增速判断。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表示,随着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从东亚转向欧美,接踵而至的剧震也反复席卷全球金融市场。以此为分水岭,本次疫情冲击进入下半场。2020年全球经济将大概率进入衰退区间。政策变革的推进速度和执行效果,将主导疫情下各主要经济体走势的长远分化。
每年全国两会都要提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也包括经济增速目标。2020年对中国而言具有特殊意义,全年经济增速目标的设定也就备受关注。
当前,中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仍然不高,产业正在加速转型,经济中存在大量供需结构性失衡的领域,通过要素再配置激发经济活力的空间巨大。这是认为当前有较大可能性实现增速目标,应当做的唯有加倍努力、奋力争取的主要论据。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冯煦明表示,从历史进程和生活经验出发,我们应当怀抱一种“收火麦”的心情,在疫情冲击之后,在可能性仍然较大的情况下,尽力坚守既定目标,通过妥善的政策安排和加倍的努力,尽力争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目标。逆周期调控有实实在在的现实需求和发力点,只要规划执行得当,不会产生后遗症。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近日在参加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月度分析会时则表示,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不同于一般的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应该通过更注重人文精神、民生和切实帮助普通老百姓的宏观政策,应对疫情的冲击,而不是典型的刺激需求的措施。
刘元春表示,如果一季度GDP确定负增长,要实现全年GDP增长达到5.5%,就意味着未来三个季度的平均增长速度要达到7.5%,如果要实现全年GDP增长达到6%,就意味着接下来三个季度的平均增长速度要达到9%以上,个别季度要超过10%。在疫情持续冲击以及未来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这个路径是否能实现,是否会产生其他后遗症,还需要科学评价。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日前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1~2月份主要指标占全年总量较小,只要二季度后经济加快恢复,我们有机会弥补1~2月份的经济损失。
疫情期间,中央企业在防控疫情的方方面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3月23日,中国石化宣布,即日起至6月30日在全系统启动“百日攻坚创效”行动,提出了十项重点措施。打响了央企系统部署把时间抢回来损失补回来的“第一枪”。
程实表示,中国经济在一季度一次性出清大部分风险。在战“疫”下半场的全球金融震荡中,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新型避险资产。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毫无波动的“避风港”,但是凭借相对韧性和成长性,能够成为全球长线资金在风浪中的“压舱石”。